真正拖垮你的,是沉没成本

我们人生中 90% 的不幸,

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。

不懂沉没成本

你越坚持,就越被坑

假设你跟朋友去吃自助餐,这家店里的食材都很新鲜,味道很好,你们吃得很饱。

当你们起身准备走的时候,每桌限量一份的黑松露鹅肝,送到了你的面前。

你会怎么做?

我们大多数人,即使吃饱了, 也会塞下那一份鹅肝。

难怕会撑得难受,甚至因此影响到接下来的逛街、电影等休闲项目,还是会坚持“环保不浪费”的原则,让不堪重负的胃,再加上一层负担。

因为它们很贵、限量,我们付了自助餐的钱,不想亏本。

类似的场景,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。我们可以用一个经济学词汇来解释——沉没成本。

沉没成本,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,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。

这些付出,包括且不限于金钱、时间、精力、感情等等。

听起来好像没感觉?

但其实人们总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栽在沉没成本上面。

为了过去的付出和错误,跟现在的自己较劲,赌气般地做出不理性的决策。

相处了4年的男朋友,即使不喜欢了,也想着先凑合着过过。

等了半个小时公交,你甚至感觉快要中暑了,还想再坚持一下,省个打车钱。

进了一个景点,明知道被坑了,但是“来都来了”,那还是转一圈吧。

为什么我们明知吃了亏,还是无法停下脚步?任由已经付出的东西,对自己施加新的伤害?

沉没成本考验的

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自尊

我们都害怕,被证明自己是错的。

因为在面对质疑、遭到损失时,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,都会将其识别成攻击,本能地自我防御。

这让我们习惯于,把外界的反馈(尤其是负面反馈)和自我价值,完成绑定。

否认过去的选择,就等于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。为了缓解这种痛苦,我们宁愿继续坚持,当初错误的决定。

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本能。

这种本能的恐惧,导致了“损失厌恶效应”。

我们相比于“获得”的快乐,我们对“损失”更加敏感。

举个例子:

你跳槽到一家新公司,薪资从 6000 直接涨到了 12000,你很开心。

直到你无意中听到部门里另一个新同事,老板给了他 15000,锚定的标准,从 6000 变成了 15000。

于是每月多得 6000 的快乐,马上被自己每月损失了 3000 的悲伤所替代。

生活中,因为“损失厌恶”,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,我们会倾向于继续加码,把更多时间,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。

除此之外,我们也常常给坚持的事情,套上“拥有物光环”。

社会心理学家西奥迪尼,在《影响力》中提到过一个现象:

“赛马场的人们下注之前,会在众多马匹之间犹豫不决;可是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马,这匹马在他们心中,获胜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。”

因为我们希望,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
这种愿望,会让我们高估这个选项的未来价值,和事件发生的概率。

因此你已经花了钱在它上面,你不愿意放弃它。

这两种情况,最终都是我们自我防御的本能占了上风,最终影响了我们决策的正确性。

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、有价值的,我们宁愿投入很多当下的精力,去给过去填坑,去合理化每一个过去的选择。

于是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,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。

别被过去绑架

接受错误,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
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放弃。

不能将视线,从过去的事情上移开,将会让我们错过接下来无数次止损的机会。

电信诈骗大家都知道吧,现在我们清楚了他们的套路,可在以前信息流通不发达的时代,被他们骗上钩的人并不少。

骗子们先利用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,许诺大家未来能拿到大钱,让大家交个一百两百的小钱;

然后利用这部分沉没成本,一点一点收线,哄骗对方交更多的钱,达成诈骗的目的。

如果人们一开始,意识到不对就抽身退出,而不是盯着已经打了水漂的钱,就不会有后面更大的悲剧了。

当然了,不止骗子会用,手握更多资源的商家,更是用“沉没成本”设计套路的好手。

凡是有人性弱点的地方,也会带来商机。

最常见的,就是交定金了。

买车、买保险等很多时候,我们总会对产品或服务的某个部分有疑虑,不够满意,只差最后刷卡这一步,迟迟无法下决定。

而商家让我们先交一部分小额的钱,用这部分沉没成本将我们锁定,最终完成大额的交易。

而网购、外卖的满减也是一样。

每次逛淘宝,明明只需要买一瓶 30 多的洗衣液,最后却非要凑天猫超市 199-30 的满减。

不凑齐那 30 块的满减,就是亏了;最后买了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,呆在角落吃灰。

及时放弃,是一种智慧。

能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损失,明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
就像山下英子在《断舍离》一书中所说:

“不管东西有多贵,有多稀有,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,才够强大。”

忘掉沉没成本,及时断舍离,是我们对抗资本家和消费主义最好的利器。

做未来的主人

你该考虑的是机会成本

如果说,沉没成本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过去;那么机会成本,则决定了人们如何面对未来。

“机会成本”的经济学概念是指:我现在选了选项 A,如果我转而选择其他 B、C、D…中的某一个,它们所能带给我最高价值。

简单点说,比如周末你有两个小时时间,可以用来打游戏,也可以用来看电影;打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看电影带来的放松,就互为机会成本。

相比于沉没成本,机会成本,才是决定我们未来幸福的那一个。

但却也是在沉没成本面前,被我们忽略的那一个。

柯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:

上个世纪,柯达是胶片时代的霸主,但很多人却不知道,它才是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。

可是他们面对数码相机潜力无限的机会成本,却死守过去胶片时代,技术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,放不下投入的人力物力的沉没成本。

最后在数码时代的浪潮下,巨轮倾覆。

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做选择时,都要问自己两个问题:

我现在做的事情,对未来能否产生持续积极的影响?

我现在的决策,有没有被过去的付出所左右?

想好这两个问题,将会影响我们当下和未来的幸福水平。

没有谁,喜欢被当作一个轻易放弃的人。

同样地,背负着沉重的过去,也让我们难以承受。因为,为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苦苦坚持,也是一种失败。

这时候恰到好处的放弃,才让我们有机会更快接近,拨云见日的那天。